欢迎来到国脉互联官方网站!

合作电话:010-56873839

襄阳市市场监管局: 营商环境 “优”无止境

发布日期:2020-12-24T13:21:45.649Z 来源:湖北日报 文章浏览量:

营商环境

分享到:

关闭

分享到微信

今年,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市场监管工作,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为襄阳疫后重振和“一极两中心”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截至10月底,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525678户,企业类市场主体108911户,其中三季度新增市场主体21705户,新增企业类市场主体6205户,同比增长分别达到62.07%和86.22%,增长率双双位列全省第一位。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基础。按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总要求,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六稳六保”,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全面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实现高质量发展。

24小时服务,“窗口不打烊”——惠企“大礼包”不断落地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势,襄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认真落实市委稳就业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保市场主体、保稳岗就业,及时制定出台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八项措施》和《鼓励电商发展的十二条意见》等,积极谋划分业态、分形式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并推出“顺延、放宽、包容”等惠企服务套餐。

该局党组高度重视稳就业工作,认真落实“千名干部进千企”活动,局党组领导分片包干走访了城区企业32家,帮助解决企业复工复产遇到的困难问题。比如,针对疫情期间一些企业年报超时的问题,市场监管局及时将企业年报调整为24小时全时服务,指导5000多家企业完成年报公示,帮助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579家,撤销行政处罚信息公示75家。

放宽信用修复条件,率先在襄阳自贸片区推行“企业行政处罚不良信用主动修复”新机制,作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四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

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坚持服务企业“不打烊”,截至11月底共办理登记注册事项23492件,许可事项25179件,被评为“2020年第一季度‘攻坚克难、决战决胜’文明窗口”。

开办企业实现“秒批”——两个全省第一印证营商环境

5月28日,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企业注册登记智慧审批工作,在全省率先实现企业开办时间1个工作日内的基础上,实现企业开办时间“秒批”。

市场主体通过企业登记自助服务一体机或者手机电脑终端,何时何地都能享受从提交申请到打印领照全过程的无人自动校验审核“秒批秒办”服务,市场主体注册登记、行政审批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8%。

在2020湖北第三届政能量峰会上,该局涉企事务“智慧办”,荣获楚治——首届湖北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同时,“智慧办”被列为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批经验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

推行企业开办“210”标准,实现从企业设立、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四个环节业务并联申请和出件,相同材料无需重复提交,实现“一表申请”“一窗发放”,全流程一日内办结。

在全省率先实行向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刻制1套5枚印章服务,所需费用纳入各级财政经费,在提高企业注册便利度的同时,降低企业开办成本。

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实现“一照通”的“联合办”。经营许可事项清理全覆盖,申请材料精简为1套15页,减少95%以上,将49项涉企准入准营审批改为备案事项。现有市场监管领域所有行政许可事项纳入“多证合一”范围。

推行食品药品“全版通”许可证,实现一个申请人一级许可机关只核发一张《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荣获全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三批“最佳实践案例”。今年以来,三大类高频许可审批事项由4天承诺件改为即办件,累计办理“多证合一”业务11万件。

落实企业注销便利化改革。对符合条件的未开业、无债权债务企业实行简易注销程序,调整企业注销登记清税证明提交方式,做到“三个取消”(取消纸质清税证明,取消发布纸质注销公告规定,取消企业向登记机关备案清算组的程序),让企业实现安全快速退出市场。

“首违不罚”“以奖代补”——企业负担大大减轻

坚持“首违不罚”,对市场主体首次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及时纠正的免于处罚,对新业态、新模式中小企业和创新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时纠正,实施容错机制。依照《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容错清单》,将原有36项轻微违法行为扩充到50项。

加强督办检查,确保国家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今年以来,襄阳市市场监管部门减免涉及3740家企业的14552台(套)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和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检验收费1773.9万元,减免涉及7878家企业计量器具检定校准收费150.7万元,共计减免检验检测服务收费1924.6万元。对“三供企业”执行阶段性价费优惠政策情况开展重点排查,已为14.92万中小微企业减轻用水、用电、用气费用负担共计1.576亿元。查处涉企价格违法案件14起,向企业清退不合法收费878.14万元。责令3家转供电主体向406家中小微企业清退多收电费140.18万元。

针对企业在专利、品牌、质量、标准等方面的需求,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以奖代补,以真金白银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创业创新。今年以来,先后为相关企业兑现专利补贴1233万元,兑现商标发展奖励175万元,争取省知识产权补贴资金218万元,支持相关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融资近2亿元,融资额位居全省市州前列。

推进“襄阳标准”工程,对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主导(承担)制修订的34项国家、行业标准,给予585万元现金奖励。

实施品牌战略,推动质量提升——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为引导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医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为重点,促进产学研知识产权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重点企业知识产权海外护航、知识产权运用示范工程等“三大工程”。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8家企事业单位进入省知识产权局“三大工程”立项,获得省市场监管局支持资金300多万元。

深入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为企业办理商标质权融资1.72亿元,数量居全省市州首位;对一般商标注册成功每件按照规定标准予以补贴,实现商标注册“零成本”。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商标注册申请10445件,同比增长31.7%,有效注册商标总量33965件。累计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总量60件,全年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注册70件,国际PCT专利申请量、增长幅度及名标总量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市州前列。

积极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对全市的汽车及零配件、铸造产品、电机软启动产品、农产品深加工、摩擦材料、纺织服装、电梯维保等七个方面的产品进行了专项质量提升行动。通过产业集群质量提升,成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点,效果显著。

以“长江质量奖”“襄阳市质量奖”为抓手,以增强“襄阳制造”竞争力为目的,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襄阳市质量奖”的奖励标准由30万元提高到80万元,获得“长江质量奖”的,另外配套奖励正奖金额的50%,大大提高了企业争创名牌的积极性。

截至目前,襄阳市有1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4家企业获得“长江质量奖提名奖”,7家企业获得“襄阳市质量奖”,6个产品获得国家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襄阳新增商标注册申请1万余件 同比增长31.7%

近年来,襄阳市不断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加强商标品牌应用及保护,全力打造汉江流域品牌建设高地。今年1月至10月,襄阳市新增商标注册申请达10445件,同比增长31.7%,有效注册商标总量33965件。全年新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累计注册70件。累计认定中国驰名商标60件。

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一部署,自2016年以来,湖北各地逐步设立商标质权登记受理窗口和商标业务受理窗口,为企业提供商标便利化服务。

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郭方芳介绍,商标窗口设立前,该市商标代理市场商标注册费用每件在3000元以上,2017年窗口设立后,注册费用迅速下降,如今该市商标代理注册每件收费仅600元至800元不等。如果通过襄阳商标窗口办理商标注册的话,除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交纳每件270元的注册官费外,没有任何其他费用。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纪委书记曾伟良介绍,企业一直很重视商标注册等知识产权工作,截至目前,公司提出申请注册商标32项,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后,省下不少成本费用。

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章宏建表示,今年以来,公司新增注册商标 18 件,全部实现网上申报,审批程序大大简化,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商标的高效注册对公司海外业务复苏、维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

近年来,襄阳市市场监管局不断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大力扶持地方支柱产业品牌建设,加强商标品牌应用及保护,全力打造汉江流域品牌建设高地,培养出了“襄阳高香茶”“襄阳大头菜”“襄阳牛肉面”等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有力地促进了襄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服务举措 助企融资百亿元

今年以来,襄阳市市场监管局坚持把服务企业融资解困作为支持经济发展的切入点,不断创新动产抵押登记工作思路,优化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方式,共办理企业动产抵押登记198件,帮助企业融资102.83亿元。

优化动产抵押登记服务机制。实行“线上线下”服务,在保留现有动产抵押登记咨询服务窗口基础上,借助全国市场监管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系统,实行动产抵押登记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公示、在线查询的“一网式通办”。实行“三通”服务,对企业办理动产抵押登记提交材料符合法定条件的,无条件畅通办理;对基本具备登记条件,但个别条件缺失的,做到细心指导、简化条件、边补边办;对暂不具备登记条件的,耐心解释、创造条件、边完善边办理。实行动态跟踪服务,在市、县(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分别确定动产抵押登记工作联络员,对本辖区动产抵押金额20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动态跟踪服务,企业也可直接点名预约联络员进行咨询或业务办理,今年以来,已先后走访企业410多次,解决困难127个。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鼓励依法登记设立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农业生产经营者及其他经济组织以动产抵押方式,向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积极支持非金融类企业、自然人成为抵押权人,实现抵押主体多元化。引导市场主体以相关存量资产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抵押登记后向融资机构贷款,支持企业、个体工商户将现有处分权的机器设备、原材料、半成品、产品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抵押的其他动产进行抵押借贷融资。如,帮助樊城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其铂铑合金设备作为动产进行抵押融资,拿到2900万元贷款。探索推行浮动抵押。积极探索和推行企业以现有的成品、半成品为抵押物办理浮动抵押,帮助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盘活存量资产,缓解融资困难。

多方互动扩大动产抵押登记效果。贯彻落实《担保法》《动产抵押登记办法》,广泛宣传动产抵押融资政策,目前,通过办理动产抵押登记盘活资产的民营中小型企业占动产抵押登记总量的80%。注重信息资源共享对接,利用市场监管部门企业查询平台等信息库,不定期向金融、担保服务机构推送市场主体守信经营等信息359条,增加市场主体授信和融资机率。严格企业融资诚信管理,落实《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通过市场监管业务系统,及时做好企业动产抵押信息的录入,开展企业动产抵押登记信息网上公示工作。以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创建为载体,引导企业不断完善合同履行等诚信管理制度,促进企业守信经营。

关注国脉互联公众号获取更多最新资讯
关键热词
  • 营商环境
  • 数据治理
  • 数字政府
  • 2020年会
  • 智慧城市
  • 郑爱军
  • 2020年会
  • 数字政府
  • 数字政府